玉米不同时期倒伏后的急救措施技术指南

日期: 2023-07-21 浏览量:645 来源:彰武县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白梅 文字大小:

  近期,我县局地遭遇强降雨和大风天气,造成个别乡镇个别地块出现玉米大片倒伏现象,灾情发生后,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会同辽宁省农科院技术专家奔赴受灾现场查看灾情,研究制定灾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和预防以后在不同时期出现倒伏应采取的措施,特形成技术指南如下:

  一、玉米倒伏的原因

  (一)玉米播种耕层浅,不利于根系下扎,生长期遇到大雨大风天气极易倒伏;

  (二)品种间抗倒伏能力有差异;

  (三)栽培密度过大,一次性施肥量大,生长前期遇到大雨天气,营养分解快吸收量大引起徒长,在6-8展叶期没有喷施化控药剂,遇到大雨大风天气易引起倒伏。

  (四)病虫害的为害,如玉米螟蛀茎为害引起茎折,青枯病引起倒伏等。

  二、玉米倒伏的种类

  (一)茎倒类:当前我县玉米大部分处在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之间或大喇叭口期生长阶段,倒伏大部分是茎倒,又称弯倒,植株根部位置不变,茎部弯曲、匍匐一般待晴天后植株会利用顶端优势慢慢恢复直立生长

  (二)茎折类/根倒类:还有一部分是茎折或根倒的,占比较少。茎折是植株根部位置不变,从基部三四节位折断。根倒表现为植株根部位置发生变化,一侧拔起向另一侧倾倒此类倒伏植株通常很难恢复,基本上不会形成产量,不易采取挽救措施,任其自然生长或直接收割喂牲畜。

  三、根据玉米倒伏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小喇叭口期(8-10叶期)前:出现的倒伏,植株可自动恢复直立状态,不会影响将来正常授粉,对产量影响不大,无需须采取人工扶起等措施,任其自然生长。若人工扶起,必然伤根,并且不再扎根,不仅影响产量,而又容易发生二次倒伏。

  (二)大喇叭口期(11-13叶期)后:出现的倒伏,植株不能自动恢复直立状态,不仅直接影响正常授粉,还影响到光合作用进行,对产量影响较大,应采取人工扶直等措施。

  四、根据玉米倒伏不同程度采取不同措施

  (一)轻度倒伏:可以从倒伏时的上风头开始扶起,扶起的同时要将玉米根部用土培好,两人一起操作,一人抓住玉米植株较上部位轻轻拉起,另一人在根部培土,培土高度以6-8厘米为宜,培土后要用脚踏实。当天倒,当天扶,多不能超过3天,3天后不能再扶,再扶伤根反而更加减产。

  (二)中度倒伏(与地面夹角30—60度):按上述方法人工扶起,也可以3-5棵玉米扶直后,在玉米结穗部位用细线绳把秸秆捆扎在一起,不要捆扎玉米叶片。过3天后,再将绑绳剪断使玉米自然生长,这样对玉米的后期灌浆和产量基本没有影响。

  (三)全倒伏:可在确保不伤茎秆和根的前提下,于穗位以下用木棍等进行支撑,使玉米穗离开地面30厘米左右,防止鼠害、防止霉变。在扶起和支撑植株的同时,可结合打掉底叶,增强通风与透光;可追施氮肥,增加营养,促进成熟。

  五、玉米倒伏后相关配套措施

  (一)加强水肥管理:倒伏的玉米由于光合作用差,生理机能受到扰乱,直接影响灌浆结实。有浅埋滴管系统的通过滴管系统给施高钾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没有滴管系统的喷施1-2次磷酸二氢钾加芸苔素等有利于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合成,能增加玉米籽粒饱满度。

  (二)注意防治病虫害:玉米倒伏后,往往发生病害。叶部病害如玉米大小斑病、锈病等,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可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施。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每亩用石灰粉15~20公斤拌细土50公斤均匀撒施田间,能有效地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玉米螟在植株节间钻孔是倒伏折断绝产的原因,应适时防治,可用康宽或甲维盐进行防治。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