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关于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7号)答复

日期: 2024-04-26 浏览量:200 来源:阜新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岳怡静 文字大小:

民建阜新市委员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及中央一号文件、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市农业农村局始终牢固树立“防灾夺丰收”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护航农业生产。

  一、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


  大力加强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御技术研究。农业农村部门同气象部门、应急部门、水利部门、保险机构会商研判,分析研判灾害天气对农业生产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和监测,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如遥感、气象预测模型等),实时关注研判墒情、雨情、水情、旱情和气温变化情况,组织有关人员开展田间调查,筑牢农业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措施落实,尽最大程度减少因不可抗力因素带来的损失。健全预警防灾机制,实现市、县、乡镇三级联动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全力做好预警预报及灾情上报,利用局网站、微信群等发布气象部门和相关单位有关灾害预报通知,及时将各类预警通知转发各乡镇,提前防范,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推进灾害风险评估与规划

  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我局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病虫害,通过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及病虫害多方面风险评估及时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包括及时制定应急预案、启动应急响应、保障物资供应、建立健全农业灾害预警体系、推广抗逆性强农作物品种等应对措施。切实从思想上、组织上做到有备无患,迅速、准确、及时地完成农业防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取全年农业丰产丰收,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努力。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围绕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整合科研力量,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灌溉系统的改造、农田排水设施的完善、农业机械设备的维修与更新等,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搞好节水灌溉示范,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加快推进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稳步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机械化,完善农业机械化税费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

  四、加大科技支撑推动“藏粮于技”

  以玉米、大豆为重点,实施单产提升工程和绿色高产高效行动,推广耐密新品种。聚焦关键技术,协同推广,坚持绿色与增产结合、节本与增效兼顾、产量与品质并重,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等绿色高效技术。2024年,全市农业单产提升攻坚共实施不少于109.44万亩。成立阜新市农业单产提升攻坚专家组,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市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制定到地块的技术指导方案,组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抓好苗情监测、田管指导、病虫防治、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五、提供农业保险和资金支持

  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建立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为农业灾害的损失提供经济补偿。根据不同的农业生产情况和需求,购买不同类型的农业保险产品,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风险损失,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同时,加大对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资金支持,增加防灾减灾项目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例如建设灾害应急救助基金,提供紧急援助。及时宣传贯彻省厅《2023年中央和省扶持粮油生产有关政策》,累计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86669万元,粮油作物总保费金额2.33亿元,较去年增加204万元。

  六、加强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培训活动

  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政府网站等媒体开设宣传专栏。组织农民培训班、采取专家宣讲的形式加强防灾减灾教育,开展技术指导和示范,提高农民对防灾减灾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引导农民采取科学种养、合理施肥与精细喂养、节水灌溉等措施,减轻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并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持续防灾减灾,稳定设施生产,进一步提升我市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及时指导农户进行防灾救灾。

  感谢委员会对我市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希望继续对我局工作给予支持。


 

 

阜新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6日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