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04-29 浏览量:185 来源:阜新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岳怡静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刘时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农业工作的关注和重视,您提出的提案符合我市农业发展的实际,按照您提出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开展科技共建,推动乡村振兴
我市与省农科院紧密对接,依托省农科院专家智库作用,重点促进省、市农科院对阜新农业发展规划、技术指导和科技成果转化。去年通过科技共建,省专家团队共扶持30余家村集体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示范基地1.7万余亩,引进推广优新品种50余个,示范推广技术50余项;建立种羊基地6个,肉牛养殖示范基地1个,召开现场会10次,举办培训班30余次,线上推介培训会3次,共培训人数1万余人次,现场指导1200余次,指导人数2800余人。科技共建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建优育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与建设补助项目,开设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班,坚持不断增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速度,围绕种植和畜牧两大重点产业,采取短期培训、集中授课与实地操作等方式,提升在岗基层农技人员业务水平与服务能力。落实好省市县三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加强课程体系和培训师资库建设,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广招英才,拓宽人才来源。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选聘“田秀才”“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作为特聘农技员,建立一支技术精湛、视野开阔、示范带动能力较强的编外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增强基层农技推广力量。
三、加强本土队伍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为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十四五以来,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按照“分层分类、融入产业、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的思路,围绕经营管理、农业关键技术、品牌创建、农产品电商等方向开设培训课程,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及骨干开展专业生产型和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培训,已培训高素质农民3270人,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培育本地的“土专家”、“田秀才”,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劲乡村人才队伍。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注意发现和挖掘优秀典型和先进事迹。在市、县级电视台、报纸、辽宁省金农网、中国高素质农民网站、农民日报宣传报道我地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
四、推进考评工作,促进农业人才积极性
加强统筹协调,我市不断完善农技人员考评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制定技术指导员考评制度和标准。建立互相监督和监管机制,通过APP、电话联系、下乡检查等方式,随时对技术服务质量进行督查。通过专家评审、主管部门审查、现场实地抽查、电话调查等绩效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同时,依托全市人才政策,对市、县、乡三级农技人员开展评优争先,充分利用政策来促进农技人员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五、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提升农业科技服务基础条件
依托基层农技推广项目,近几年农业科技服务基础条件不断再改进,大部分基层站配备了农技推广车,GPS定位仪、电脑、打印机以及其他办公设施设备,不断提高基础服务条件。同时,利用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平台,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在线上发布农技相关知识,让农民随时随地就可以用手机观看、查询关键技术,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作用。
六、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树立典型
积极宣传典型,通过各级媒体加强对起到典型示范作用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进行宣传,发布典型事例,同时,通过现场观摩、培训交流的方式对优秀的农技人员进行宣传推介。依托省、市农业人才的政策,对市、县、乡发挥作用显著的优秀人才开展评优争先活动,对于在重点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政策,通过传、帮、待,来带动本地农业领域专家人才发挥出作用,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阜新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6日
主办单位:阜新市农业农村局 版权所有:阜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阜新市细河区西环路5号 邮编:123000 Email:fxnw2822337@163.com
辽公网安备 21090202000065号
辽ICP备2021000644号 网站标识码:2109000036
建议使用1440*768分辨率 IE9.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监督举报热线:0418-2822337 网站举报邮箱:fxsnync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