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阜新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 (2024年修订)的通知

日期: 2024-05-28 浏览量:69 来源:阜新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岳怡静 文字大小: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高新开发区现代农业综合部:

  按照《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的通知》(辽农畜〔2024〕84号)要求,市农业农村局结合结合我市生猪生产实际,制定了《阜新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阜新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5月28日

阜新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的通知》要求,更好发挥政策调控的保障作用,稳固阜新市生猪基础生产能力,有效防止生猪产能大幅波动,修订完善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核心调控指标,坚持预警为主、调控兜底、及时介入、精准施策的原则,严格落实生猪稳产保供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压实责任,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按照“长期调母猪,短期调肥猪”的调控策略,构建完善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调控机制,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猪肉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二、精准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

  (一)确定能繁母猪保有量

  “十四五”后期,阜新市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10.5万头左右,之后将根据猪肉消费和生猪生产效率等变化情况,动态调整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季度末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采用国家统计局数据;非季度末月份,以国家统计局季度末数据为基数,根据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监测的能繁母猪存栏月度环比变化率测算得出。

  (二)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

  按照生猪产能调控要求,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1.绿色区域:产能正常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2%-105%区间(含92%和105%两个临界值)。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保持监测预警工作常态化,定期发布动态监测信息。

  2.黄色区域:产能大幅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85%-92%或105%-110%区间(含85%和110%两个临界值)。启动相应调控措施,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绿色区域。

  情形一: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减少。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85%-92%区间(含85%的临界值)。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能繁母猪存栏量监测调度,及时发布动态监测信息,引导市场预期,增加能繁母猪存栏量。二是启动产能增加机制。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引导和督促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减缓能繁母猪淘汰,增加能繁母猪补栏,稳定并恢复产能。三是向产能降幅较大的地方发预警函。市农业农村局视情况向能繁母猪存栏量降幅较大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发预警函,要求及时采取恢复措施。

  情形二: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增加。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105%-110%区间(含110%的临界值)。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能繁母猪存栏量监测调度,及时发布动态监测信息,引导市场预期。二是启动产能调减机制。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引导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采取加快淘汰低产母猪等调减产能措施。

  3.红色区域:产能过度波动。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85%或高于正常保有量的110%。强化相应调控措施,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回归到绿色区域。

  情形一: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度减少。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85%。加大工作力度增加产能,市农业农村局向能繁母猪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85%,且未采取调控措施或  调控不力的县(区)级农业农村部门发预警函,督促进一步采取补贴、信贷、贴息等政策措施,遏制产能下滑势头,尽快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

  情形二:能繁母猪存栏量过度增加。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高于正常保有量的110%。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强化调减产能各项措施,引导生猪产能调控基地采取加快淘汰低产母猪、暂缓新增能繁母猪等措施。

  (三)其他异常情况调控

  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绿色区域,但种猪生产供应、新生仔猪数量或生猪存栏量出现异常减少等情况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必要时可制定临时性政策措施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三、切实稳定生猪生产能力

  (一)保持规模猪场数量稳定

  根据2023年末全国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备案的规模猪场数量,结合生猪规模养殖发展趋势,确定全市规模猪场保有量稳定在273个的目标。各县(区)应保持规模猪场数量总体稳定,不得违法拆除,确需拆除的,应安排养殖用地支持其异地重建,并给予合理经济补偿。规模猪场自愿退出的,各县(区)可根据减少的能繁母猪产能情况,新建或扩建对应产能的规模猪场,确保生猪产能总体稳定。

  (二)分级建立产能调控基地

  依托全国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对各县(区)规模猪场进行动态监测,重点监测其数量和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对年设计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按照猪场自愿加入并配合开展产能调控的原则,建立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省农业农村厅于每年2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新增基地挂牌和退出基地摘牌。各县(区)可结合实际建立相应层级的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并挂牌。产能调控基地按相关规定享受生猪生产支持政策。

  (三)合理引导生产和市场预期

  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节奏。在猪价低迷、生猪养殖严重亏损时,引导养殖场(户)降低生猪出栏体重、避免压栏增重,鼓励屠宰企业更多收购标准体重生猪。在生猪价格快速上涨时,引导养殖场(户)顺时顺势出栏,避免因压栏和二次育肥造成短期供应减少,防止后市集中出栏导致价格急涨转急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监测预警。市农业农村局及时发布生猪生产监测预警信息,并定期向县(区)反馈相关指标数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在工作力量、经费和平台等方面,支持生猪生产和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监测数据采集、分析、形势会商和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供应情况,视情况启动相应政策措施。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防控,综合研判对生猪稳产保供的影响。针对行业热点和突发性事件,在生猪价格出现急涨急跌、生产形势出现重大变化等情况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二)细化实施方案。各县(区)应结合实际修订本级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并将规模猪场保有量等指标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县级以下行政区域重点是稳定规模猪场数量,不宜将能繁母猪保有量目标分解到乡镇、村和规模猪场。各县(区)修订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于2024年6月底前报市农业农村局备案。

  (三)加大政策支持。当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低于正常保有量的92%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出栏生猪头均亏损200元左右)3个月及以上时,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可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对规模猪场和种猪场(含地方猪保种场)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和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增加信贷投放,可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给予贴息补助;各县(区)可结合实际出台其他调控产能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作用,促进生猪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

 

  附件:各县(区)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户)保有量 


  附件

各县(区)能繁母猪和规模猪场保有量

地  区

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万头)

规模猪场保有量

(个)

阜新县

6.1

186

彰武县

4

85

海州区

0.01

-

细河区

0.04

-

太平区

0.04

1

清河门区

0.25

1

新邱区

0.1

-

高新区

-

-

全市合计

10.5

273

 

 

 

  (此件公开发布)

打印
分享
返回列表